【商业与法治舆情观察室 http://www.blaw.org.cn 快讯】:(天眼新闻)
小桥流水,鸟语蝉呜,竹林清幽,精品民宿……8月20日,步入碧江区川硐街道板栗园村范木溪树蛙部落,游客刘兴被眼前的美景征服。
他穿行于树蛙部落的“网红”星空穹顶屋、三角树蛙亲子阁楼,定格一个又一个精彩。刘兴感叹:“自然与民宿完善融合,精而美,美而特”
板栗园村范木溪依山傍水,离铜仁市区有30分钟车程。2014年之前,居民出行靠泛木或乘舟,于是便有了“范木溪”的由来。
山水阻隔出行不便,青壮村民纷纷外出。2018年,全村14户村民53人,只有3户老人与照顾老人的妇女留守,多数房屋破落,土地荒废。
脱贫攻坚战打响,范木溪组的变革在悄然酝酿。2017年,江苏省昆山市与碧江结对帮扶,派出以孙道寻为组长的昆山对口帮扶碧江工作组。
在昆山市援碧助工作组的主动作为下,谋划协同共建新举措,打造项目与旅游融合,共谋精品民宿,与昆山旅游度假区、民宿品牌联盟“乡伴集团树蛙部落”发起打造范木溪树蛙部落精品民宿。
2018年11月,在昆山、碧江两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昆山市整合各项资金1500万元,用于该项目一建期建设。2019年5月,项目建设启动,今年5月精品民宿投入运行,打造贵州第一个东西帮扶的乡村示范基地。
村民在获得流转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分红股金的同时,政府还在范木溪100米外,规划修建安置点,用范木溪的老房换新居,打造美丽乡村样板。
让乡村有颜值,更有产值。2017年以来,在昆山市援碧助工作组的推动下,紧紧围绕农业扶贫、民生扶贫、旅游扶贫、消费扶贫等四个方面用力,昆山市与碧江积极索“四融合”模式,让乡村颜值比冀齐飞,让乡村美丽蝶变。
什么是“四融合”?即:项目与产业融合、项目与民生融合、项目与旅游融合,共谋精品民宿、项目与旅游融合、项目与品牌融合。
项目与产业融合,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坝黄镇高坝田村,昆碧两地打造了800亩蓝莓基地,让贫困群众增收有门路、就业有渠道,通过完善产业链,破解农民产业不会选、群众不愿种、产品不畅销的难题。
项目与民生融合,关爱弱势群众暖民心。探索“政府支持+社会力量”的扶贫模式,在坝黄镇坪茶村实施“昆碧幸福里”项目,该项目把党建、日间照料、公共服务、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妇女创业就业等功能合一,让弱势群众有所养,有所靠、有所依、有所乐。
目前“昆碧幸福里”对17位特困老人实施了“部分自费+部分公益”、“部分就餐+部分送餐”的用餐服务,探索农村特困人群的“后脱贫”民生保障路径。
项目与旅游融合,更新乡村发展新业态。足碧江优质生态资源和东部丰富的旅游客源,昆碧两地在碧江区川硐镇板栗园村范木溪打造了树蛙部落的同时,还在碧江漾头镇打造了秘境寻踪文化旅游发展项及茶园山村大坪文旅目。
通过项目与旅游融合,开辟乡村发展新路径,更新乡村发展新业态,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百姓民宿等衍生行业,并带动周边区域的柚子、黄桃、竹笋等“黔货货出山”,帮助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项目与品牌融合,让农产品提质增效,促进消费扶贫。通过组织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创建,对白水大米、马岩食用菌等20个项目实施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让农产品提质增效。
引进新宁物流、布瑞克农业大数据等公司,筹建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和农产品上行物流体系, 与昆山“昆意浓”、“邮政与你有约”等电商平台建立农产品线上销售合作关系,并在昆山开设“昆碧乐比邻”东西协作农产品展销中心,构建“线上+线下”、“包销+零售”的营销体系,让碧江的农产品走得远、走得稳。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煜妤
原文标题:项目融合产业 项目融合民生 项目融合旅游 项目融合品牌——昆碧携手“项目四融合”促乡村美丽蝶变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