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商业与法治舆情观察室

    地  方:

今日要闻 >> 动态

首页 > 今日要闻 > 动态

“喜新厌旧”的买基金,真的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吗?



发布时间:2021/6/1 14:44:56   来源:投资银河汇   

【商业与法治舆情观察室 http://www.blaw.org.cn 快讯】

   

本文来源 |投资银河汇

编辑整理 |今日读法

26日上证综指涨12.02点收3593.36点,涨幅0.34%,深综指跌0.06%,沪深300涨0.04%,中小板跌0.56%,300非银跌0.12%,上证50涨0.44%,深100跌0.63%,上证中盘涨0.40%,创业板跌0.95%。成交9792.66亿元,较上日减少403.65亿。板块涨跌互现,轻工制造、商业贸易领涨,传媒、电气设备领跌。香港市场走好,H股指数上涨0.58%。市场情绪偏向乐观。

在市场情绪持续乐观的近些天,又有不少基民跃跃欲试。今天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喜新厌旧”的买基金,真的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吗?

一、历史

2007年9月12日,国内首个QDI基金-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正式出炉。建行、工行、农行、交行等各大银行里,基民排起了长的队伍,纷纷准备第一时间认购这只新基金。仅仅一天的时间,就已达到认购上限(150亿元)。

其实,人们追捧新基金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此之前,广发大盘成长基金、华宝兴业行业精选基金、景顺长城精选蓝筹基金在开始认购的时候,同样引起了基民们疯狂的抢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前几年发行的老基金,却并未受到基民们的热捧。

为什么每当一些新基金发行时总会出现排队认购的火爆场面,而老基金却乏人问津呢?难道说新发行的基金要比老基金更能获利不成?并非如此。之所以出现这种"喜新厌旧”的情况,主要还是源自于人们错误的基金投资观念。

在新基金发行时,基金公司通常都会有非常大的宣传力度。比如,有的基金公司将新发行的基金冠以“稳健增长”,宣称自己的基金是稳健增长型的,不仅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增长,还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具有很强的抗跌性。结果,这些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再加上银行、券商等基金代销机构的打折推销,使得很多基民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新基金上。实际上,宣传力度大只是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基民还认为新基金要比老基金便宜,上涨的空间大。是否真是这样呢?

二、举例

假设一只新基金和一只老基金同时在一只股票上建仓。新基金的申购价格为1元,而老基金当前的申购价格为3元。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当这只股票上涨20%时,新基金的净值将变为1.2元,老基金的净值则变为3.6元。如果你同时在这两只基金上投入1万元(不考虑成本),那么所获得的收益将是一样的,均为2000元。

可见,基金的上涨空间(收益)是由基金投资股票的收益率决定,并非由净值大小来决定。要知道,基金是否获利主要看它所投资的标的是否能够带来盈利,而不仅仅是看它当前的认购或申购价格。另外,新基金发行伊始,即便是股票处于高位,新基金也必须进行建仓,而老基金早已在股票处于低价位时建仓完毕。

换句话说,通常新基金的建仓成本往往要比老基金高得多,这无形中增加了你投资的风险,也降低了获利的空间。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老基金都要比新基金更容易让基民获利。当然,购买基金时花费的费用的确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不过,基金之所以能够赚钱,主要是因为它未来的获利能力。对于新基金,由于没有参照,基民很难对其未来的表现做出合理的预期。在当前市场中,很多基金虽然成立时间相近,但收益却相差很多。而对于老基金却大不一样,你完全可以通过它过往的表现,来预测未来的收益情况。

新基金的认购费又比老基金的申购费低多少呢?0.3%左石。你是否愿意为了这0.3%的小便宜,而甘愿冒那100%的收益差距的风险呢?如果你不愿意,请慎选新基金。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期货市场相关资讯以及投资理财基础知识,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投资银河汇,私信我们或在评论区积极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GBDA44260539HQM1.html
0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于今日读法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读法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日读法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非今日读法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邮箱:law10086@163.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今日读法网联系,我方将尊重您得意见与建议。

民生舆情

暂无

友情链接

商业与法治舆情观察室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所联盟 地方链接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